- 全場正品保障
廠商直供 假一賠十 - 實體商鋪
實體商鋪 更多保障 - 24小時服務
24小時五星級服務 - 專業(yè)銷售團隊
專業(yè)禮品策劃設計團隊 - 限時打樣交貨
部分禮品24小時交貨 - 無盲點配送
全國不限地區(qū)配送
中國美術館和中國工藝美術協(xié)會聯(lián)合精心策劃的“中國工藝美術大展”將于2009年1月10日上午10時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。本次展覽從1月10日至2月10日(農歷正月十五),在中國美術館一層全部九個展廳共展出從全國范圍內(不含港、澳、臺)遴選的約350件工藝美術作品。是工藝美術作品在中國美術館的第一次集體亮相。
“春節(jié)”是我國民間最隆重、最熱鬧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在己丑新春歡慶的日子里,中國美術館與中國工藝美術協(xié)會聯(lián)合推出“新春特別奉獻”,為觀眾“烹調”豐盛的節(jié)日藝術大餐。近年來中國美術館非常重視打造“新春系列美術展”的品牌效應,舉辦了“大俗之雅——中國美術館乙酉新春民間美術大展”、“盛世和光——敦煌藝術大展”和“天地同輝——中國美術館藏年畫、風箏精品陳列”等。2008年的敦煌大展創(chuàng)造了兩個月66萬人次的參觀量,社會反響強烈。本次展覽與中國工藝美術協(xié)會攜手,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繼續(xù)創(chuàng)新、精心策劃、辦出特色,共同為廣大觀眾營造一個歡樂、吉祥、和諧、喜慶的節(jié)日氛圍。
本次展覽有以下幾個特點:
一、最高藝術殿堂里第一次工藝美術大展。中國美術館被藝術家和觀眾奉為中國展示當代藝術的最高殿堂。多少藝術家把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藝術展作為一生的追求。中國美術館展覽藝術委員會也非常重視在本館舉辦展覽的藝術水準,近幾年由于把關嚴格,展覽水平有較大提升,得到了觀眾的好評。工藝美術歷來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,藝術國粹,尤其是傳統(tǒng)手工藝品中的優(yōu)秀技藝,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保護和傳世,民間收藏與百姓財富效應更加明顯。中國美術館建館46年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辦過工藝美術大展是個遺憾。近年來,國家文化部門順應藝術發(fā)展的潮流將工藝美術列入中國美術館展覽、研究、收藏的工作,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揚。本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落實文化部要求的重要舉措,也是廣大工藝美術家多年的愿望,同時使工藝美術回歸了高雅的藝術殿堂。
二、品類齊全、歷時較長的第一次工藝美術大展。我國工藝美術品類豐富,歷史源遠流長。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涵蓋了工藝美術的各個品種,有玉器、木雕、牙雕、石雕、金屬工藝、刺繡、織物、陶瓷、漆器與民族民間工藝品等10大類。本次展覽在中國美術館歷時1個月,不僅是美術館策劃的展覽中時間較長的一次,而且也是工藝美術展覽中時間較長的一次展覽。本次展覽是從工藝美術的學術研究和展示來考慮的,通過展覽來研究工藝美術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以及對未來的展望,通過展覽使廣大觀眾欣賞工藝美術的藝術魅力。這是一次藝術品展覽,不同于展銷會,只展示不銷售。
三、為建國60周年獻禮的一次藝術大展。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。在這60年里,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我國工藝美術行業(yè)發(fā)展。早在上世紀50年代,在繼承傳統(tǒng),組織手工制作上,工藝美術行業(yè)的老藝人就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。改革開放之后,工藝美術進入了發(fā)展的春天。國家對工藝美術人才的發(fā)展狀況非常關注,給予工藝美術工作者很高的榮譽稱號,促進了工藝美術的發(fā)展。本次展覽中既有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老一輩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,也有80、90年代新一代大師創(chuàng)作的作品,多數(shù)是21世紀以后工藝美術家的新作。旨在建國60周年之際,為文化事業(yè)和廣大觀眾奉獻一席文化盛宴。中國美術館今年將有很多以慶祝建國60周年為主題的展覽,本次展覽是開篇之作。
四、工藝美術藝術化的一次導向性展覽。家庭和師傳徒弟是工藝美術行業(yè)的主要傳承方式。這種發(fā)展模式取決于傳承人的素質和天賦,以使某一品類的藝術得以傳承。這種方式受各方面的制約,有的得到了傳承、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,有的沒有傳承下來。新中國成立后,建立了數(shù)百所工藝美術?茖W校以至于工藝美術大學,使工藝美術傳統(tǒng)教育在藝術的發(fā)展上有了新的突破,獲得了新生。但是工藝美術行業(yè)長期以來沒有政策保護,工藝美術大師被視作工匠、手藝人,而不被看做是藝術家。上世紀80年代,工藝美術行業(yè)提出了“工藝品生活化”和“生活品藝術化”的理念,使工藝美術品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,裝飾了生活,美化了環(huán)境,其藝術品中的精品更是被世界各大博物館爭相收藏。中國美術館本次展覽在遴選作品的過程中,著重從藝術品位較高的作品中優(yōu)中選精,力求通過本次展覽推動工藝美術行業(yè)向文化藝術品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導向作用,加速工藝品向藝術品轉變,工藝美術大師向藝術家轉變的歷史進程。同時考慮到這些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國美術館集體亮相,也將給中國美術館帶來新的藝術氛圍。
五、加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一次大展。進入新世紀,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。1997年國務院制定頒布了《傳統(tǒng)工藝美術保護條例》,對傳統(tǒng)工藝美術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護,促進發(fā)展。2006年6月10日我國迎來首個文化遺產日,并制訂了每年舉行文化遺產日活動。中國工藝美術是歷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(chuàng)造和智慧結晶,有很多品種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范圍。本次展覽在中國美術館亮相,不僅能夠滿足廣大觀眾美的享受,而且通過展示引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,從而加深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和感情,提高自覺保護意識。
六、工藝美術新成果的一次集體亮相。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,他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,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,是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。本次展覽在考慮到歷史發(fā)展的同時,重點展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新創(chuàng)作的作品,向觀眾展示當代工藝美術家新工藝、新技法、新材料、新創(chuàng)意,具有時代感的藝術創(chuàng)作成果。
,